手机看新闻

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 展开绿色发展新行动

来源: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7-03-29 09:30:00

[摘要] 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对于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保护大运河 文化遗产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江淮生态大走廊

扬州段江淮生态大走廊东至京沪高速、南至长江、西接安徽滁州、北接淮安,以“一带一廊”为核心●“一带”:为沿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廖家沟、夹江及周边湖泊水系、湿地形成的生态带●“一廊”:为沿潼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夹江形成的清水走廊●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涉及5个县(市、区)、2个功能区共34个乡镇(街道)马可波罗花 是江淮生态大走廊上的“绿色明珠”。

、“七河八岛”生态 建设

今我市把淮河入江口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约100平方公里作为先导区进行建设,先期实施了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七河八岛”生态 建设、廖家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等一批先导工程,完成39家船厂和沙石场的搬迁、100万平方米的拆迁和环境整治。如今廖家沟城市 公园的生态美景。

廖家沟畔

昔扬州市区向东有一片平原湿地,名为七河八岛,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7条河流在这里分割出大大小小8个岛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通道都经过七河八岛,使得这里生态敏感性日益突出,而长期形成的众多船厂、沙石场却给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往昔廖家沟畔分布着众多小造船厂。

今年两会上,江苏代表团联名提交重要议案,呼吁将关系江苏长远发展、事关华北地区亿万群众饮水安全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建议编制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严格的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加强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构建确保水质安全的长效机制,共同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什么是江淮生态大走廊?

以京杭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地级市为规划范围的绿色生态廊道

江淮生态大走廊位于南水北调东线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以京杭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的地级市为规划范围,江苏省境内包括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等5市。

扬州位于长江和淮河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段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涉及5个县(市、区)、2个功能区共34个乡镇(街道)。

去年11月,江淮生态大走廊写入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报告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标志着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全省合力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局面全面拉开。

未来一个时期,扬州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 的决策部署,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全市上下积极努力、全程参与,致力把江淮生态大走廊打造成 上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的样板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走廊和淮河流域东部生态屏障。

为何要高起点规划建设?

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是关系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和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工程

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上升为省级重点战略后,省、市两级正在努力争取将其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总盘子”。

江淮生态大走廊为何如此重要,建设好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大意义在哪儿?在今年“两会”上,江苏代表团联名提交的“关于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建议给出了明确答案——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对于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保护大运河 文化遗产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贯彻国家南水北调战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稳定达标的重大举措。江淮生态大走廊串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和清水走廊,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将在保障沿线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对接长江经济带、探索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江淮生态大走廊是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走廊,它的规划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同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的有效模式。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沿线地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实行严格的环境约束性指标,倒逼沿线地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绿色化发展,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另一方面,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统筹优化沿线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强化区域合作与互动,有利于更好集聚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避免同质化、低端化竞争,进一步提升沿线地区的综合实力。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还是保护 文化遗产、彰显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京杭大运河是我国 的在用世遗项目,沿河文化遗存丰富。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线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有利于保护和恢复运河风采,展现我国深厚运河文化、漕运文化底蕴,形成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相得益彰的发展新 。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率先行动取得哪些成绩?

制定“一带一廊”规划布局,先期启动100平方公里先导区建设,实施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七河八岛”生态 建设、廖家沟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一批先导工程

2013年起,我市以保护南水北调东线和淮河入江“清水通道”为重点,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180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规划,迈出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 步。

根据规划,我市将用4-5年时间,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生态 和公园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建设等八大工程、68个项目,预计总 293亿元。

在完成初步规划的基础上,我市把淮河入江口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约100平方公里作为先导区进行建设。先期实施了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七河八岛”生态 建设、廖家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等一批先导工程,完成39家船厂和砂石厂的搬迁、100万平方米的拆迁和环境整治。对违法建设“零容忍”,以市人大常委会决议的方式对淮河入江水道上的“七河八岛”区域实施“四控一禁”(即控宽、控高、控强、控污和禁止违章建筑),用法律守住开发建设的底线。

在去年召开的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扬州把“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并争取进入省级和国家规划”列为全市今后五年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10件大事之一。今年1月23日,我市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推进省委、省 “263”专项行动,对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进行部署,并启动了包括扬农集团搬迁、华电“煤改气”在内的12个“263”专项行动先发工程,确保“263”在扬州一炮打响,示范带动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高标准建设。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扬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工程、 责任,要努力把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成为扬州发展的绿色脊梁和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正如市委书记谢正义强调的,扬州人正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历史的担当和务实的举措,全面展开绿色崛起的扬州行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00
大家都在看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帮你找房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楼盘信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信息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