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看《赤壁(下)》要做到十大务必

发表于2009-02-02
 “他(吴宇森)只是利用三国这个公共资源,赶了一趟时髦。这部媚俗倾向严重的作品,只能证明我们这一代已经失去了掌控历史文化的能力。我们只是在消费历史,但是却无法从中进行严肃的反思,更谈不上升华。”《赤壁》的编剧之一芦苇如是说。但凡有点合作关系的,都是一味地吹捧,即便是编剧,能够说出来一句真情实感的,太少了。
从多年前吴宇森开始筹备“三国”,到如今《赤壁》露出庐山真面目,不得不说,吴宇森有心拍“三国”故事,却无心正视三国往事,整个《赤壁》除了恶搞,除了搞掂娱乐笑料,并借“三国”的外壳博取高票房以外(注:《赤壁(下)》借“三国”外壳至少骗1亿票房。),其余的,特别是对于吴宇森这个国际大导演来讲,真得很失败。如果你是一名影迷、媒体人、影评人,看《赤壁(下)》鸿水倡导应当做到十大务必!
发表于2009-02-02
 2、务必把战争和黑帮打斗等同对待
吴宇森拍黑帮打斗戏拍得很职业,也是靠这个起家的,不过,《赤壁(上)》的战争戏拍得还像模像样,而《赤壁(下)》的几场戏却拍得很黑帮。特别是最后的一段本应该是大战、决死一战的大得不能再大的大决战,竟然是像现代黑帮一样持械对打了事,而且,黑帮大哥周瑜最后竟然仁至义尽地呼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发表于2009-02-02
 3、务必忘记吴宇森的所有承诺
吴宇森说《三国演义》60%都是演义,还说《赤壁》以正史、以《三国志》等等为蓝本,我以为吴导要正视三国历史呢。结果,吴宇森比《三国演义》还要演义、戏说。这部电影唯一的好处就是,耗费巨资打造了一个类春晚上的小品节目。而看完《赤壁(下)》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赤壁》应该改个名字,叫《戏说三国》,就像《戏说乾隆》一样,如此一来,诟病就不复存在。另外,吴宇森说这部电影倡导反战主题,不但我没有看出来什么反战主题,就连该片的编剧芦苇也说——该片根本就没有什么反战主题。看电影,我们要忘记吴宇森导演之前的所有言论和承诺才是。
发表于2009-02-02
 5、务必勿以票房多寡论英雄
《赤壁》和《画皮》一样,仅凭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不管戏拍得怎么样,编剧编得故事怎么样,就能保证一个亿的票房。也就是说,《赤壁(下)》借“三国”外壳至少骗1亿票房。在市场方面,这是聪明的,也是成功的,但仅限于票房。《梅兰芳》为什么拼死甚至不惜动用院线的绝对力量来垫高票房,却只有一个多亿的收入呢?而《画皮》等,毫不费力却能超越3个亿呢?这就是娱乐大片和文艺片的不同之处。这就好比,街头上一旦出现打架的场景,看热闹得多。
发表于2009-02-02
 6、务必给它打一个及格分。
有电影记者采访我,还让我给该片打分,满分100,我本来想给《赤壁(下)》打59分,最后还是给了60分,但这也是我打分最低的一部贺岁电影。务必给《赤壁(下)》打一个及格分,否则,对不起这个昂贵的投资。
发表于2009-02-02
 8、务必忘记吴宇森制造。
打个比方:如果《女人不坏》是一个新锐导演所拍,那么,我们会对这个导演充满好奇,会觉得电影不错,但是,这部电影的标签贴的却是“徐克制造”,我们就会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很奇怪,很莫名其妙。这就好比《非诚勿扰》中的一句台词“宝马的车头挂奔驰的标”。更通俗一点讲,本来我买的是奥迪,结果你给我的车却叫奥拓。这就很莫名奇妙、不可理喻。因此,看《赤壁(上)》时你可能还能找到一点“吴宇森”的影子,但看《赤壁(下)》,吴宇森制造的影子已经荡然无存。
发表于2009-02-02
 9、务必承认赤壁很“2”
诸葛亮在《赤壁(下)》中有句台词曰: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更多彩一些。
这话套给吴宇森,应该说:什么都戏说一点,票房就会更高一些。
其实,该片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值得观众回味,那就是:你愚蠢也就罢了,害得我和你一样蠢。

上一页|1|
/1页